戴小嬌工作照
戴英雁工作照
戴英雁(左)和戴小嬌姐妹生活照
在湖北十堰有這樣一對姐妹,姐姐戴英雁,妹妹戴小嬌,她們先后奔赴抗“疫”一線,被譽為綻放“疫”線的“姐妹花”。
戴小嬌:“媽!我已經穿上防護服,要到隔離病區了。”
戴英雁:“媽!我也到柳陂鎮疫情防控留觀點了,這是我們的防護服,我剛下夜班。”
小女兒戴小嬌正月初一派到新冠肺炎防控隔離病區;正月十一,大女兒戴英雁也到了新冠肺炎防控留觀點。
在大家庭微信群里,媽媽看到兩個女兒都去了疫情防控一線,又看到她們都穿著防護服,感覺到了疫情防控形勢的嚴峻性,作為母親也想到了女兒的安危,媽媽突然哭了。
“媽媽不要哭,沒事的,我們來之前都做了防護知識培訓,我們做好防護就行了,等患者全出院了,我們就可以回去了”。戴英雁安慰媽媽。
這是2月7日,戴英雁和戴小嬌姐妹在大家庭微信群和母親的群視頻對話。
戴小嬌是十堰市西苑醫院婦產科的一名護士,年三十上午,她的弟弟從丹江口市開車過來,計劃接她回老家過年,順便到鄖陽區接姐姐戴英雁。
“隔離病區急需護士,請速來上班。”
帶上戴小嬌后,弟弟把車開到鄖陽區時,西苑醫院護理部打來電話,說隔離病區缺護士,要求速去上班,戴小嬌又讓弟弟直接掉頭送她回醫院。
“老家沒回成,第二天我就進入隔離二病區”。因為我們隔離二病區在三樓,又是新成立的,所以患者打針需要的藥品、注射器,甚至一個小小的針頭、手腕帶、床頭卡等,都要從一樓搬至三樓。戴小嬌說,“第一天去就收了十幾名患者,第二天晚上又收了二十幾名患者,突然來了這么多患者,每天都是忙到夜里兩點多才能休息,早上八點又去科室忙……
“在隔離病區,穿上防護服后,進去一忙就是十幾個小時,中途不能隨便出來,一旦出來喝水或者到衛生間,防護服就會污染,再進病區就要重新換防護服,為了節約使用防護服,確保不隨意走出隔離病區,進去前我們就控制飲食,盡量少喝水,甚至不喝水。”戴小嬌說出了在隔離病區和在婦產科工作的區別。
戴小嬌的姐姐戴英雁在鄖陽區中醫院上班,是糖尿病科業務骨干,得知妹妹因疫情防控又返回上班,她想到自己如果回老家了,也有可能隨時被召回,于時決定不回去。
隨著疫情的發展,鄖陽區柳陂鎮衛生院被確定為疫情防控留觀點,因為急需醫護人員,中醫院首批已經派去6人支援。2月4日,戴英雁得知院里還要派醫務人前去支援時,就主動要求前往。
戴英雁收拾好行李,就囑咐公公、婆婆照看兩個小女孩,看到媽媽帶著行李,孩子追問去哪里,也嚷著要一起,“我出去旅游了,你們不要去,聽話,我回來了給你們買玩具。”穩住孩子后,戴英雁就匆匆離去。
“身為黨員,危急關頭,要挺身而出,主動請纓。”戴英雁說,她和院里的5名醫護人員到柳陂鎮衛生院后,經上級部門批復,成立了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,她為黨支部書記,糖尿病科醫生鄭興波、脾胃科護師王愛迪為支部委員。“臨時黨支部,崗位是臨時的,但責任重大,我們要充分發揮醫護人員作用,齊心協力,共克時艱,構筑疫情防控嚴密防線。”
“先穿白大褂、再穿防護服、后穿隔離衣,封領口、戴手套、戴口罩和護目鏡,起初穿上這些防護裝備,有些不適應,全身發悶,還直出汗,出過汗后,全身又感覺很冷,但現在已經完全適應了。”戴英雁說起她穿防護服時的直接感受,
“我們除了要對患者進行救治外,還要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。”留觀病區里有一個小女孩,有和武漢人接觸史,因咳嗽加上右側胳膊摔傷,入住醫院。小女孩又是單親家庭,看她年齡和自己孩子相仿,戴英雁就充當著媽媽的角色悉心陪護小女孩,目前小女孩病情已好轉出院。
戴小嬌說,走進疫情防控一線早于姐姐戴英雁,她對醫護人員防護知識知道的也多些,換班時間,她也會與姐姐交流疫情防控醫療常識和自身防護注意事項。
“做好安全防護,保持良好心態,不要有太大心理壓力-------社會各界都在參與疫情防控,相信我們會盡早走出隔離病區。”戴小嬌說,有時間我們姐妹也會打電話或者通過微信交流,互相鼓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