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朋友看|隔壁的朋友|互换娇妻的呻吟声越来越大视频|国产亚洲av网站

淺談生活習慣與肛腸疾病
2010-01-22 15:55:25   來源:健康教育   作者:鄖縣中醫院

肛腸疾病是常見病、多發病,常令患者痛苦不堪,甚至危及生命,嚴重傷害人類的身心健康。因此,對肛腸疾病的防與治至關重要。
    常言道:“病從口入”,“病人不忌嘴,醫生跑斷腿”。《素問·六節藏象論》說:“天食人以五氣,地食人以五味”。《黃帝內經》說:“辛者走氣,氣病無多食辛,咸者走血,血病無多食咸,苦者走骨,骨病無多食苦,甘者走肉,肉病無多食甘,酸者走筋,筋病無多食酸”。肥甘厚味,橫壁為痔,就是說:五味之偏或氣、血、筋、骨、肌肉、臟腑有疾病者,吃這些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的食物反傷身體。飲食相宜有益身體健康,飲食相禁有害成疾。筆者從多年的從醫實踐中也深切體會到:生活習慣與肛腸疾病息息相關。
    飲食關系到各個方面,人的年齡、體質、季節氣候、地域的不同飲食就有差異,因此,應做到因人、因時、因地、因病飲食。因為飲食也與藥物一樣,有寒熱溫涼、酸苦甘辛咸、升降浮沉的食物性能,飲食的選擇搭配應適合腸道的受納、承接、傳遞、排泄的正常規律的需要,才能保持健康的下消化道排空系統。
    飲食也可使人健康,也可使人生病。嗜食麻、辣之物,久之,在腸內易化熱毒,毒氣蓄積或素有體內濕熱,或陰虛火旺,或遇秋天燥,與肛內濁氣、氣血互結,藏而不泄,生成贅生物,哨痔、乳狀瘤、息肉等病。又可使肛管紅腫疼痛,成為肛竇炎、肛緣炎、肛裂、便秘;尤以麻味的辣椒,性味強烈,性能獨特,有較強的刺激性、興奮性,使血管擴張、充血隆起、分泌物增加,因肛腸的血管經絡特別豐富,極為敏感,肛尾、肛門就有墜脹,或后重便意,灼熱感,肛門濕癢、異味、出血,內痔由此而生。若已患有內痔者確要加重病情,都宜用槐花散加減主之。過食生冷之物,生冷挾有寒濕之邪,其性粘滯,凝聚氣血,收引脈管,使血脈曲張突起,形成痔瘡。生冷屬陰,陰邪易傷陽,日久累積脾腎虛弱;導致直腸脫出、腹瀉、便秘等肛腸疾病。直腸脫出可服補中益氣丸;黎明瀉可用四神丸治療;慢性腹瀉可用香砂六味丸治療。
    內外痔、肛竇炎病者禁吃麻辣厚味之物,常吃五谷雜糧,清淡,流質食物。如南瓜粥、玉米粥、紅薯粥、蓮花白菜,這些食物不僅有營養,而還能解毒消腫,化痔療瘡,壯體美容,適合中青年服用。老年體弱者兼患痔瘡病,宜麥粉糊或玉米糊,竹筍、紅糖適當吃些。
    患有痔瘡疾病的老中小患者,均可煎或煮鮮敗醬草常吃之;又用鮮槐嫩芽泡茶常飲(蒸后曬干)。多飲水。李時珍對水的性能說:“飲水療疾,皆取新汲清泉”(甘泉)“飲之令人多壽,痼疾皆除”。說明了水能治多種疾病的重要性。
    有些人對麻辣及油煎干硬之品過食久之,還有干擾性功能活動。它們的性能復雜,性味趨向燥烈;刺激性、興奮性強;辛香走竄,易擾動精室,迫使相火妄動,性欲倍增,異常頻繁發泄,損傷真氣,致腎虛,防御能力下降,反復身患肛腸疾病。屬腎陽虛,以壯陽補精、益氣通便為主。如:核桃仁、韭菜等。屬腎陰虛;用滋陰養腎、潤腸通便為主。如:小米(粟)、慈姑等食物。
    對雞肉、鰱魚、鱒魚、狗肉、羊肉過食日久,這些肉類性溫或性熱,都有壯陽補氣,滋陰補血的作用,而有內痔、慢性肛腸疾病者,多屬實證,濕熱蘊藏肛腸,吃這些食物后助邪更盛,痔瘡病情要加重,應當忌。患有內痔兼虛弱的病人,可吃性寒的瘦豬肉或性甘平的雞蛋,既有營養強身,又能清熱解毒,扶正去邪。
    消瘦體形的痔瘡病人多屬陰虛火旺,或實熱病人,宜吃白菜、青菜、鮮空桐菜、馬齒莧,醋、鮮炒或鮮煮(不宜久煮久炒),有清熱解毒、散血消腫、化痔療瘡,滋陰清熱之效。肥胖患者的內外痔,多痰濕瘀熱,宜吃清熱利濕,化痰散瘀,消痔療疾的食物。如冬瓜、芹菜、豆芽、蘿卜、玉米、赤小豆等。
    中國人有“喜味”的飲食習慣。筆者推薦:選用嫩生姜、陳皮、大蒜、洋蔥頭,可代用麻辣的蜀椒、紅椒、胡椒等作為調味品。因為它們既有辛、辣、香的特點,又有解食物之毒、理氣、化痰的功能,又不化濕、生熱、助邪,也不損傷正氣;具有殺蟲、殺菌、抗病毒之效,尤其是大蒜,量小、常吃有增加防癌、抗癌的作用,被人們稱之為“天然的抗生素”。無論內外痔、腸炎都適合此物。作為調味佳品,既能調味,又有營養,還能防病治病。
    酒后生痔;除藥物治療外,在三餐中以:清熱、解毒、化濕解酒、散血消痔的食物為主。如蘿卜、豆芽、青菜、菠菜為主,橘、柑、梨為輔。既養身,又治病。嗜酒之人,常感頭腦昏沉,是痰濁阻絡,濕熱上擾清空,腦竅不彰不靈,可常飲古人驗方:解酒醒神湯(散):野葛花2.5g,赤小豆花、綠豆花各100g,家葛花40g(搗碎水澄粉,真柿霜20g,白蔻25g,研細末,用生藕汁搗和丸服之)。
    飲食有節、定時、定量,遵循“晚吃少、早吃好、午吃飽”,切忌暴飲暴食。反之飲食無規律,排便也無規律,正常的腸道排空被干擾,極易誘發肛腸疾病。
    再者食物的清潔衛生、飲食習慣也與肛腸疾病關系極大。不新鮮、不干凈、腐爛、變質、污染的食物及病死的家禽或過于冷熱、粗硬食物刺激腸道引起腹瀉或便秘也易致肛腸疾病。
    生活中每天都要吃東西,精細食物吃得多,而粗糧吃得少;干硬食物吃得多,軟食流質吃得太少;體內水分丟失多,水喝得極少;雞、鴨、魚、蝦、海鮮類食物吃得多,五谷雜糧吃得少;肥甘厚味食物吃得多,蔬菜吃得少;纖維素食物不足,直接影響糞便的軟硬、排泄次數、時間、規律。體內垃圾無法正常清除,也要導致便秘或腹瀉,或肛裂、痔瘡等疾病。
    患有便秘、肛裂等病之人,選擇多吃蓮花白菜、紅薯、大米、麥面、豌豆、黃豆、蜂蜜、冰糖、乳汁、水果、果汁、香蕉為主。其中麥粉或豌豆或黃豆粉煮成糊狀各加蜂蜜常吃之,既能益氣、養血、生肌,又能潤腸通便。尤其是夏、秋季便秘者肛裂加重,能散結通便、滋陰潤燥,多吃菠菜、花生、卷心白菜、萵筍、黑木耳、白木耳、梨等。有病可治,無病可防,有增強抗病能力及防癌作用。
    另外,食物也有發散作用,它有誘發舊病或新病的可能,像家禽的頭,六畜的頭;水產的鰱魚、蝦;蘑菇之類,吃后易發老病。特別是內痔、慢性腸炎等慢性病應慎重選擇食物,避免發物引起疾病。
    非藥物療法:
   
無炎性(無濕熱或熱輕)的內外痔:(1)平臥或臀位稍高;(2)不久坐;(3)便后清潔肛門、天天如此;(4)便后將衛生紙附食指尖,插入肛內1~2cm左右,對內外痔邊壓邊揉,用力輕、舒適為度,1~2min即可;(5)便后收縮肛門數次;臥、蹲、坐、站過久必做,同時用手揉肛門(和褲按揉);(6)雙側臀部一前一后,交叉往回活動;(7)用貝康氣派活絡機摔動等;(8)不用被污染的內褲、床單、坐墊等物。
    上述方法可保持肛門清潔衛生,不污染,又使肛門肌肉、血管、神經、括約肌、韌帶、提肛肌松弛,恢復肛腸正常的舒縮功能活動,使肛腸成為抗病力強的器官。
    除食物與大小腸有關外,平時有些習慣不當也與肛腸疾病有密切聯系。體內的渣質、濁氣排出都由大小腸來承擔,尤其是大小腸擔負著排泄全身廢物體液的重擔,又是排污必經之路。如久蹲廁所,排便看報、雜志,抽煙,精力分散排便感覺減弱,血管擴張、充盈,甚至便肛管表層和肌層松弛分離,脫出肛門而成為肛管疾病。
    排便除污是大腸功能活動的反應。必有便意強,才去排便,若稍有便意,而猛力排便,只能給肛門增加不必要的負擔,引發疾病。
    過時排便,滯留、擠壓、摩擦、糞毒之邪蘊結腸道,久而久之,內痔、外痔、肛竇炎、肛周膿腫等疾病隨之而來。
    久坐臥潮濕、寒冷的物體上,寒冷之邪入體,損傷氣血,使肛門抵抗力減弱,都會引起肛門疾病。長期坐臥不透氣的塑料薄膜或皮物上,肛門皮膚毛孔被壓迫阻塞,汗液、濁氣閉而不出,或汗液濁氣排出又被吸收,使局部邪毒為害,腐蝕肌肉成為腸癰、肛瘺、肛門皮膚病(濕疹、疥癬)及肛周瘡瘍等。
    同時人人都要有愉快的心情,才能調和氣血,使臟腑功能活動正常,人體的陰陽才能平衡,才能健康無病。
   從醫多年來,筆者將上述方法應用于臨床實踐,并認真反復總結經驗教訓,取得了良好的診療效果,得到了廣大患者的好評。如:一位老患者,30多歲時身患痔瘡病,經筆者診療后痊愈,至今74歲,未見任何肛腸疾病復發。類似情況,還有很多很多。
    綜上所述,講究飲食衛生,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,對肛腸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應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。

相關熱詞搜索:肛腸 疾病 生活

上一篇:中醫解讀:春天喝什么茶健康?
下一篇:愛生氣的人很難健康長壽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