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朋友看|隔壁的朋友|互换娇妻的呻吟声越来越大视频|国产亚洲av网站

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
2010-02-09 16:12:05   來源:   作者:

一、早期改變——不健康生活方式
主動控制——各種危險因素
達到——降低發病率
二、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
高血壓、心臟病、吸煙、血脂異常、糖尿病、飲酒
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
血液流變學異常
其他:肥胖、高半胱氨酸血癥、缺乏體育活動、飲食營養素攝入不合理
三、高血壓  腦卒中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
控制收縮壓、舒張壓——同等重要
重點——收縮壓達標
血壓<140/90mmHg——明顯減少腦卒中和冠心病
糖尿病和腎病患者,降壓目標——<130/80mmHg
四、心臟病
心臟病患者發腦卒中危險是常人2倍以上
心房纖顫是導致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
非瓣膜病房顫患者每年發生卒中的危險性為3~5
建議:
非瓣膜病性房顫用華法令或阿斯匹林抗栓治療
冠心病高危患者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(75~125mg/日)
五、吸煙
誘發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
長期被動吸煙也可增加腦血管病發病的危險
吸煙與出血性腦血管病是否有關尚無證據
六、血脂異常
血脂異常——獨立危險因素?
他汀類藥物預防治療可使缺血性腦卒中減少19~31
血清總膽固醇過低(<140mg/dl),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險性
ATPⅢ將代謝綜合征——降低風險治療次要目標                     
代謝綜合征特征性因素:
腹型肥胖
血壓升高
胰島素抵抗(伴或不伴糖耐量異常)
栓塞和炎性反映狀態
代謝綜合征的臨床確定(ATPⅢ)具有上表中所列出的三個危險因素者,可診斷代謝綜合征血脂異常
TRONG>建議:
高血脂癥伴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吸煙等危險因素應予以——“治療性生活方式”(TCL)治療:
減少飽和脂肪酸(<總熱量10)和膽固醇(<300mg/日)攝入
選擇加強降LDL食物如植物甾醇(2g/日)和可溶性粘性纖維(10-25g/日)
減輕體重、增強有規律的體力活動
既往卒中或冠心病,TC高于5mmol/升,采用他汀類藥物
TIA或缺血性卒中合并膽固醇升高,建議用他汀類藥物或其他措施降低膽固醇水平
七、糖尿病
糖尿病是缺血性腦卒中獨立的危險因素
Ⅱ型糖尿病病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性增加兩倍
美國TIA防治指南建議:
空腹血糖應小于7mmol/L(126mg/dl)
必要時通過控制飲食、口服降糖藥或使用胰島素來控制高血糖
八、飲酒
人群研究證據顯示:酒精攝入量
與出血性卒中有直接的劑量相關關系
與缺血性卒中的相關性目前仍有爭議
有些研究認為:
每天喝酒兩杯(2 drink)以下——保護作用
每天飲酒大于5杯——梗塞危險性增加
不宜向不飲酒的人推薦用飲酒預防腦卒中
九、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
國外研究:
65歲以上人群有7-10男性和5-7女性頸動脈狹窄大于50
TRONG>建議:
重度頸動脈狹窄——動脈內膜切除術
手術風險較大、無法手術——血管內介入治療
頸動脈血管有病變者應定期做B超隨訪
十、血液流變學異常
中國AST及國際EST證實:
腦血管病急性期使用阿司匹林,減少病死率和復發率
血漿纖維蛋白原(FIB)水平增加為腦卒中危險因素
EUSI提出
超早期缺血性腦卒中用安克洛酶降纖——改善患者預后
近期國內完成RCT證實:
早期應用蛇毒藥物——有效降低腦梗死患者FIB水平,減少卒中的復發率
纖維蛋白原應降低至何種程度?
如何減少出血并發癥等問題?
     
針對血液流變學異常較為肯定的治療措施:
抗血小板粘附和聚集:阿司匹林、抵克力得、血小板活化因子(PAF)受體拮抗劑
紅細胞壓積增高可采用人血白蛋白、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血液稀釋療法
高纖維蛋白原血癥采用降纖酶、小劑量尿激酶或吲激酶
高切血液粘度增加提示紅細胞變形能力降低,可用己酮可可堿改善紅細胞變形能力
十一、其他危險因素
肥胖
超過標準體重20患高血壓、糖尿病或冠心病危險性明顯增大,高血壓患病率比正常體重者高2.9倍。
高半胱氨酸血癥:
高半胱氨酸血癥與卒中發病有關。空腹血漿半胱氨酸≥16&mio;mol/L 為高半胱氨酸血癥。
缺乏體育活動
規律體育活動——提高血漿t-PA活性和HDL-C水平,降低FIB和血小板活動度
  建議:
 成年人每周至少進行3~4次適度體育鍛煉活動,每次活動的時間不少于30分鐘
飲食營養素攝入不合理
脂肪和膽固醇的過多攝入
食鹽量過多
建議:
總脂肪攝入量應小于每日能量的30
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(小于日攝入能量10)
膽固醇攝入量(<300mg/日)
限制鈉鹽攝入(<8g/日)
十二、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
首次卒中后6個月內——卒中復發危險性最高階段
二級預防主要目的
預防或降低再次發生卒中的危險
尋找意外事件發生


相關熱詞搜索:腦血管病

上一篇:居家熬煮養肺粥湯
下一篇:腦中風恢復期護理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