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藥煎劑是用水煎成的藥汁,分頭煎、二煎和三煎。為了使藥物能在體內保持一定的時間濃度,可將三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均勻,分二次早晚喝下。以保證藥物對疾病均衡的治療效果。每次煎出的藥量不宜過多或過少,以200毫升左右為宜,如果是發熱病人服用清熱藥或生津止渴藥,藥汁可多煎一些。
一般服滋補或健胃的中藥應在飯前服,對胃有刺激的中藥或驅風、祛濕、止痛、消炎解毒等中藥宜飯后服。鎮靜安眠藥和藥酒宜在睡前服。攻下、驅蟲、散結藥宜空腹服;急性病可不分時間及時服;某些特殊如“雞鳴散”應在早晨3~4點鐘服用。
中藥一般都宜溫服。如解表藥溫服可助其發汗解表。滋補藥有助于溫補。但也有些藥宜涼服,如治療熱病及解暑的“甘草滑石湯”“清暑益氣湯”等,以及止吐藥都需涼服。中醫認為治熱以寒涼而行之,“治熱以寒涼而行之,治寒以熱溫而使之”就是古人治病的法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