妈妈的朋友看|隔壁的朋友|互换娇妻的呻吟声越来越大视频|国产亚洲av网站

警惕家庭不合理用藥現象
2010-03-29 21:58:10   來源:   作者:藥劑科

許多人在偶感小病后,懶得去醫院,而是根據病情自我判斷,直接到藥店購買非處方藥(即OTC藥物),用以緩解輕微短期病癥及不適。應該說,用OTC藥物治療輕微病癥并按規定方法使用是安全有效的。 
      但是,OTC藥物并非一定沒有副作用。據報道,我國不合理用藥占12%~32%,這是指醫院用藥的情況。家庭不合理用藥則超過了30%,其中主要是非處方藥中毒和非處方藥引起的不良反應。
使用藥物中的七種錯誤
      一、“老毛病”現象:某些患者憑著自我感覺不適,或個別明顯體征,自我判斷是“老毛病”,便不假思索選用過去曾用的某藥。如此這樣反復選用某藥,將會造成一些不利因素。有可能因某種藥的多次反復使用,而產生藥源性疾病。而且老毛病復發,其誘發因素并非相同,某些臨床體征并非完全一致,原來所用藥物也難以兼治新出現的并發體征;其次,反復長期使用某種藥極易產生耐藥性,使某藥用量要加大,但效果并不佳,毒副作用反而增強,導致病情惡化。
      二、隨意增減藥物用量:有些病人用藥不能按時定量,療程不分長短,忘服、漏服、亂服現象時有發生。究其原因:有的病情稍有好轉,不適感覺明顯減輕時,就不想再用藥;有的因工作忙或其他原因,用藥不便而忘服;有的為治病心切,急于求成而亂服,使用劑量隨意加大,或在短時間內頻繁更換品種。這種不規范用藥,尤其是抗生素類藥物,易導致耐藥菌種增多和二重感染等,使病情復雜化,給治療帶來困難。因此,使用非處方藥,應該參照藥物說明書上的規定,嚴格掌握用量和療程,這樣才能保證用藥安全有效。
      三、自診不明,模仿他人用藥:有的病人自診不明確,感到某種疾病癥狀與他人相似,就模仿他人用藥,卻忽視了一人會有多種疾病共存,同一種疾病會有多種癥狀同時出現的可能性,即使疾病相同,人與人之間還存在個體差異和不同誘發因素等。如常見的細菌性肺炎,共同的臨床表現為發熱、咳嗽、咯痰、胸痛、白細胞數增高等,按病因不同,可分為鏈球菌性肺炎、金黃色葡萄球菌性肺炎、綠膿桿核菌性肺炎等,根據其致病菌種,癥狀性質、急緩程度等不同情況,所用藥物也就必然不同;還應該注意到同一藥物對于不同的病人會產生不同的效果。因此,要因病、因人科學地使用非處方藥物,才能達到預期的療效。
      四、多藥并用:部分人有這種心態,對一時難以確診的疾病,采取多藥并用,認為可達到防治兼顧,事實上無指征的多藥并用,必定會攪亂人體正常防御功能,易引起藥物與藥物、藥物與機體之間的相互作用,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增高,有時會產生并發癥使病情加重,有時會掩蓋病情癥狀,延誤對疾病準確診斷和治療的機會。所以對可用可不用的藥物不要用,能用單一藥物就不宜多藥并用。
      五、家庭藥品久備不常用現象:有些人為備急用,總是多買些藥作為家庭備用藥,以便偶爾用之。由于患者缺乏對藥物基本知識的了解以及家庭保存條件的限制,不能按藥物的特性加以貯存保管,有些藥物因吸潮、霉變、過期而造成浪費。因此家庭用藥不宜久備,不宜多備,在保管上要按照藥物的理化性質,采取避光、防濕、低溫、密閉等相應措施,經常查看、更換、確保家庭備用藥品的質量。
為提高自我保健能力,提倡建立自我保健用藥記錄卡,詳細記錄健康狀況、所生疾病發展過程、所用藥品名稱、用法用量以及用藥前后變化情況等內容,作為自身保健檔案資料,通過這樣不斷對比分析,總結經驗教訓,對科學、合理使用非處方藥物、提高健康素質將會有重要的參考價值。 
      六、忽略過敏體質:特異質病人用藥要格外小心,因為,許多藥物具有過敏作用,這對有過敏體質的人,幾乎防不勝防。所以用藥前要仔細詢問病史和藥物過敏史,要嚴格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,尤其是過敏體質的患者。
      七、認為中藥沒有不良反應:中醫理論講究“辨證論治”,同樣是一種中成藥,對證運用效果十分理想,如果不對證就有可能加重病情或發生不良反應。例如:抗感冒類的羚翹解毒片,對外感風熱、熱毒之癥效果十分理想,反過來,如果外感風寒服用此藥,只會加重病情。再如鎮咳化痰止喘類的川貝止咳露,主治風寒感冒咳嗽效果十分理想,可若用于肺熱咳嗽者,則會加重癥狀,道理跟前面講的一樣。還有防暑降溫的常用外用藥品風油精,每年的高溫季節,許多單位都將此種藥物當成防暑降溫用品發給職工。這種藥的配方中含有水楊酸甲酯,可引起與正紅花油相似的中毒癥狀;風油精還可引起過敏反應,導致多型性紅斑、蕁麻疹及過敏性損害。因此,我們在使用風油精時,盡量外擦用,量不要太大,如內服尤其要慎重。


相關熱詞搜索:用藥 現象 家庭

上一篇:合理用藥的八項注意
下一篇:別躺著服藥

分享到: 收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