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醫院管理中,充分發揮醫護協同作用非常重要。明確醫護是平等協作、密切配合、彼此監督、互相尊重的關系,改變那種“護士的腿,醫生的嘴”偏面說法,為防止醫護差錯事故的發生,必須互相制約和監督,共同完成醫療護理工作任務。
1、建立醫護交流、協作、互補的平等關系
目前我國病人醫療程序充分體現了醫護平等關系。病人入院后,由護士安排床位,測量生命體征,然后記錄,建立病歷通知醫生。醫生問病史,進行體檢,作出初步診斷后下達醫囑,并向護士傳遞信息。護士執行醫囑,觀察病人對治療的反應再反饋給醫生。醫生根據不同信息反饋調整醫囑,再傳遞給護士,護士執行新醫囑直至治療停止。在醫護之間共同完成醫療任務過程中,除完成各自職責外,應當互相交流、配合,共同把好醫療護理質量關。當病人病情突變時,在密切配合的基礎上,雙方要充分認識對方的職責和作用,支持對方工作。在實際工作中,護士接觸病人的機會多,對病人了解比較細,有利于對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;作為醫生要重視護士所提供的病人情況,及時修改醫療方案。只要醫護配合協調,醫護質量會同步提高。
2、加強醫護配合,提高醫療工作質量
醫護關系處理的好壞,直接影響著醫療工作質量,護士在處理醫囑時,如發現藥物劑量太大,有疑問,要及時和醫生溝通,樹立高度的責任感,醫生如觀察到液體太快或者太慢,治療沒有跟上,應及時通報護士,保證醫療護理同步完成。目前,在醫療糾紛中,有些也反映了醫療和護理質量問題,如有些年輕醫生在進行查房時,只是到每個病房走一圈,不仔細詢問病情,憑病人的各種檢查單改醫囑,結果病人得不到合理正確的治療,延長了住院時間。當護士聽到病人對醫生有意見時,除了做好病人的解釋工作外,要及時反饋給醫生,增進醫患之間溝通,避免誤會發生。醫護之間不僅從工作上溝通,而且從心理上也要溝通,遇事雙方要共同商量,為病人真正解決醫療和護理問題。醫生不僅要有精湛的技術,還要有高尚的醫德,加強職業素質的提高,使每個醫生都能在病人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形象。俗話說:“三分治,七分養”,護士在為病人特護時,日夜護理在病人身旁,觀察生命體征,天天為病人扶持起臥,喂藥喂飯,洗抹更新的事情,為醫生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可靠的依據。這就說明護理人員投入的技術、人格感情比醫生多,一個病人從住院到出院,護士要比醫生多付出幾倍的勞動,充分體現護理工作在醫療實踐中的作用。
護士是醫生的得力助手,在實踐工作中,護士確實為病人做了大量工作,但有時還得不到公正的認可,時而還會承受無辜的指責和無理的要求,護士要以高度的職業自尊心正確對待,并給予病人更多的同情和關心,否則任何埋怨、沮喪都于事無益,只能使自己失去自尊,同時也影響護患關系,護士把自己的工作行為,看成是對病人應盡的職責和義務,無愧于白衣天使稱號。
3、醫護相互尊重,做好醫療缺陷互補工作
在臨床實踐中,醫護人員常常會出現一些醫療缺陷問題,如:醫生沒按時查房,對有些治療方案不及時修改,對該做的功能檢查單忘記給病人開,而有些護士對醫生開的生化單不重視,血不抽好就往后推,這些雖然是工作中的小缺陷,但同樣影響醫院的醫護質量和服務態度。如果醫護不及時互補,就會造成差錯事故發生,彼此還會互相埋怨,對工作、對病人都會受到影響,因此醫護要在把關工作中出現了問題,雙方要敢于承擔責任,找出問題,吸取教訓,護士要尊重醫生的意見,聽從醫生的囑托和業務指導,遇到患者有特殊反應要及時向醫生通報,要坦誠相告,但不可出言不遜,更不能在患者面前指責醫生,也不要在病人面前發表和醫生不同意見,以免造成醫患之間關系緊張,并相互協同做好保護醫療制度。總之,醫護配合好,加強了工作責任心,杜絕了醫療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,提高了全科專科水平,樹立了醫護人員的良好形象,促進醫護質量全面提高。